信用卡申請
首頁 >  信用卡中心 >  信用卡資訊 >  發(fā)卡行如何應對清算變局?

發(fā)卡行如何應對清算變局?

      

  2015年4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放開銀行卡清算準入,并于2015年6月1日起施行。這次《決定》的發(fā)布標志著我國銀行卡清算服務市場實現了面向國際和國內的全面開放,意味著在原有的中國銀聯的格局中,將很快迎來民營資本和國際資本的進入。

 

  對于發(fā)卡行來說,不同清算機構進入后,選擇面變廣,可以跟多家機構合作。但從深層次來看,銀行卡清算服務市場開放也是對發(fā)卡行的一種挑戰(zhàn)。如何制訂有效的發(fā)卡戰(zhàn)略、如何精細化劃分和經營客戶群體、如何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經營戰(zhàn)略選擇合適的卡組織進行合作,如何通過個性化產品設計提升客戶體驗等將成為商業(yè)銀行面臨的新課題,尋求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也顯得尤為重要。

 

  政策要點

 

  首先,明確對銀行卡清算機構實施準入管理?!稕Q定》對銀行卡清算業(yè)務進行了界定。銀行卡清算業(yè)務是指通過制定銀行卡清算標準和規(guī)則,運營銀行卡清算業(yè)務系統(tǒng),授權發(fā)行和受理本銀行卡清算機構品牌的銀行卡,并為發(fā)卡機構和收單機構提供其品牌銀行卡的機構間交易處理服務,協(xié)助完成資金結算的活動。

 

  其次,規(guī)定申請成為銀行卡清算機構應當符合的條件和程序?!稕Q定》提出的三個核心準入門檻是:不低于10億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連續(xù)從事銀行、支付或者清算等業(yè)務5年以上;在境內具備獨立完成清算業(yè)務的基礎設施和異地災備系統(tǒng)。

 

  第三,明確銀行卡清算服務市場核心的業(yè)務管理原則?!稕Q定》要求銀行卡清算機構應當使用其自有的或者出資人所有的銀行卡清算品牌;不得限制發(fā)卡機構和收單機構與其他銀行卡清算機構開展合作;應當確保交易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政策影響分析

  對清算市場規(guī)模的影響

 

  人民幣支付清算系統(tǒng)包括央行負責運營的大額和小額支付系統(tǒng)、各家銀行的行內支付系統(tǒng)、銀聯負責的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tǒng),以及城商行、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tǒng)等,本次決定放開準入的僅是針對原先由銀聯壟斷的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市場,交易金額占整個清算系統(tǒng)的1.1%。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tǒng)共處理業(yè)務118.09億筆,交易總金額為33.6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12%和20.90%,分別占支付系統(tǒng)業(yè)務量的38.67%和0.99%。同期,銀行卡跨行消費業(yè)務82.80億筆,金額28.6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82%和20.59%,分別占銀行卡消費業(yè)務量的41.92%和67.58%。

 

  原屬于銀聯的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收入,主要來源于占銀行卡交易收單手續(xù)費10%的轉接清算收入。按四大商戶分類,其中餐娛、一般、民生三類,其收單手續(xù)費的收取標準分別為交易金額的1.25%、0.78%、0.38%,然后按7:2:1的比例分別分配給發(fā)卡行、收單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或銀行)以及清算機構(中國銀聯),而作為第四類的公益類商戶則不收取清算費用)。根據2015年5月,發(fā)改委下發(fā)的《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xù)費定價機制的初步意見(征求意見稿)》,餐飲娛樂類商戶的刷卡費率擬從1.03%降至0.63%,此次調整將會進一步壓縮銀聯在持卡人消費交易上的清算收入規(guī)模。

 

  對銀聯的影響

 

  從現有的存量銀行卡數量來看,截至2014年年底,國內市場發(fā)卡端,借記銀聯卡占97%;在信用卡市場中,銀聯卡占47%,維薩、萬事達卡占53%。其中,維薩、萬事達信用卡為“雙標卡”。若以后這些“雙標卡”都分流為維薩和萬事達卡的“單標卡”,意味著銀聯將失去信用卡轉結算收入的“半壁江山”。

 

  但《決定》的出臺對銀聯而言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決定》首次從銀行卡清算品牌等方面提出要求,再次明確“誰的品牌誰轉接”原則。這意味著以后除非經過商業(yè)授權,否則銀行卡清算機構將不得為發(fā)卡機構和收單機構提供非其品牌銀行卡的,機構間交易處理服務。這也表明,那些違規(guī)“直連”的行為將被禁止,除非得到授權。如果獲準使用“銀聯”品牌,銀聯可能會逐步按一定標準收取品牌標識費等費用,維護作為卡組織的正當權益。

 

  對清算市場競爭者的影響

 

  政府系。有相關消息指出,清算市場開放之后或將成立“南聯”和“北聯”,分別由北京市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與當地央行相關部門聯合主導,但這種模式有重復建設之嫌,也與市場開放的目的不相符,已被央行旁敲側擊地“潑了冷水”。

 

  銀行系。目前,工商銀行有意牽頭成立卡組織,針對這一情況市場中有兩種猜測:一種是工行將成立美國運通模式的封閉式卡組織,即卡組織交易模式只有持卡人、清算機構和商戶三個參與方;另一種是作為大股東組建一個獨立的卡組織。如果工行做封閉式卡組織,則再建清算機構意義不大;如果工行做開放式卡組織,從同業(yè)競爭的角度看,其他銀行要保護自己的客戶信息,與其合作的機會不大。但從發(fā)卡量來看,國內排名前六的大行,其累計發(fā)卡量占全國銀行卡發(fā)卡量的七成以上,因此,如果工行要涉入清算市場,極有可能聯合幾大銀行組建成立獨立清算機構。另外,民生銀行在其2015年第一次股東大會上透露,民生已從2014年開始,以廈門自貿區(qū)為依托運營第三方支付清算平臺,目前已接入120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占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的80%。目前,民生正在逐步拆分這一業(yè)務,并成立子公司,因此,將來很有可能涉足銀行卡清算業(yè)務。

 

  第三方支付系。在第三方支付領域,符合10億元門檻的機構并不多,主要有支付寶、財付通、通聯支付等。但這并不排除幾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合資成立清算機構的可能。以支付寶為例,其互聯網支付交易規(guī)模占據互聯網支付市場的“半壁江山”。如果支付寶做清算,其最大的優(yōu)勢仍在線上,如果銀行愿意使用支付寶的賬戶進行跨行清算,或者支付寶發(fā)行有支付寶標識的銀行卡,考慮到存量銀行卡仍為銀聯卡,因此,之前“繞過銀聯,直接與合作銀行進行直連清算”的行為將被作為違規(guī)。所以,即使支付寶申請到清算牌照,依然會在“支付寶卡”規(guī)模不夠大的情況下受銀聯束縛。另外,《決定》規(guī)定銀行卡清算機構必須“制定銀行卡清算標準和規(guī)則”,也就是說,一旦支付寶做銀行卡清算,必須有自己的卡標準,同時對全國范圍內的POS機進行改造,這也將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海外系。萬事達卡中國區(qū)總裁常青表示一定會申請牌照,從事中國境內的人民幣清算業(yè)務。維薩也表示對《決定》充滿期待。對于國際卡組織來說,進入中國清算市場最大的問題在于中國與國外的金融支付標準不統(tǒng)一。目前,維薩和萬事達在全球各地統(tǒng)一使用的是EMV卡標準,現已成為公認的全球統(tǒng)一標準,但銀聯則使用的是人民銀行制定的PBOC標準。雖然PBOC標準的制定也參照了國際通行的EMV標準,但在其上層加載的應用軟件并不相同。2014年11月3日,央行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4月1日起,各發(fā)卡銀行新發(fā)行的金融IC卡應符合PBOC3.0規(guī)范”。新發(fā)卡要求是PBOC3.0,指的是本幣銀行卡。國際卡組織的外幣信用卡仍然可以以其標準支持各銀行發(fā)卡,但不能發(fā)行本幣卡。也就是說,國際卡組織一旦發(fā)行自己標識的人民幣單幣卡,就必須遵從PBOC3.0標準。這將需要國際卡組織在中國市場建立自己的網絡,并對POS機進行改造。

 

  對發(fā)卡行的影響

 

  清算市場開放對于發(fā)卡行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存量信用卡雙標識卡的續(xù)卡問題。工商銀行目前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同一賬戶下采取主卡和副卡的形式分離PBOC標準的銀聯信用卡和EMV標準的外卡標識信用卡,在執(zhí)行芯片卡推廣的同時,也不會放棄跟萬事達和維薩的合作,以保證客戶境外刷卡的便利性。但“一卡兩拆”會極大提高客戶的辦卡成本,磁條卡的成本是幾角錢一張,而IC卡要十幾塊一張,“一卡兩拆”的成本則要二十多,因此,現階段如果所有的存量卡都采取這樣的解決方案,那么客戶的辦卡成本將大大提高。

 

  自2010年銀聯不再批新的“雙標卡”,國際卡組織的業(yè)務空間正在不斷壓縮,在中國只能發(fā)行在境外使用的美元“單標卡”。在支付清算市場開放后,如國際卡組織申請到清算牌照,從事人民幣清算,存量“雙標卡”則可續(xù)卡為外卡標識的PBOC標準人民幣卡,否則只能續(xù)卡為EMV標準的美元卡。

 

  發(fā)卡行應對策略

 

  在清算市場放開后,銀行應結合自己的優(yōu)劣勢、用戶支付表現及支付市場格局策略性地選擇合作機構,以下主要考慮和以下三種類型的清算機構的合作策略,即銀聯、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國際卡組織。

 

  與銀聯的策略選擇

 

  從目前的銀聯卡發(fā)行情況來看,截至2014年年末,全國累計發(fā)行銀聯標識銀行卡49.36億張,46億張,銀行卡持卡人達到9億人,使用POS機商戶1200萬,POS終端1600萬臺,ATM 61.49萬臺,銀行卡跨行交易金額超過41萬億元。從全球來看,中國銀聯全球合作機構超過1000家,銀聯卡業(yè)務范圍擴張到150個國家或地區(qū),境外可用銀聯卡的商戶超過1300萬戶,ATM近120萬臺,境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行銀聯卡超過3500萬張。中國銀聯逐漸成長為世界主要的支付卡組織之一。坐擁龐大的存量卡基礎,短期內銀聯的優(yōu)勢地位難以撼動。

 

  借機央行出于金融安全考慮推進并普及PBOC3.0標準芯片卡,銀聯也加緊在清算市場開放前對銀聯芯片卡及終端進行布局。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金融IC卡累計發(fā)卡12.26萬億張,當年新增IC卡發(fā)卡6.34億張,占當年發(fā)卡量的83.3%,全年芯片銀行卡交易量為6.2萬億元,是上年的4.8倍。全國所有POS終端基本實現受理接觸式IC卡,能夠受理非接觸式IC卡的POS終端數量已達400萬臺,占比達1/4。

 

  依托龐大的線下交易終端,使得銀聯卡依舊將成為信用卡發(fā)卡的主場。與銀聯的合作主要側重于現在央行所推進的PBOC3.0標準的芯片卡以及非接觸支付工具——“閃付”。另外由于清算市場的多方進入,不再銀聯“一家獨大”,因此發(fā)卡行也有了更多討價還價的機會,與銀聯進行資源的爭取與權衡。

 

  與第三方支付清算機構的策略選擇

 

  第三方支付清算機構的優(yōu)勢在于線上。艾瑞咨詢根據最新掌握的市場情況,對歷史數據進行了修正,并綜合企業(yè)及專家訪談,得出了我國2010~2018年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互聯網支付是指客戶通過桌式電腦、便攜式電腦等設備,依托互聯網發(fā)起支付指令,實現貨幣資金轉移的行為)的交易規(guī)模,如圖1所示。據艾瑞咨詢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guī)模達到8萬億元,同比增速50.3%。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guī)模市場份額中,支付寶占比49.6%,財付通占比19.5%,銀商占比11.4%,快錢占比6.8%,匯付天下占比5.2%,易寶支付占比3.2%,環(huán)迅支付占比2.7%,其他占比1.6%。

 

  如選擇第三方支付清算機構進行合作,我們需要從網絡支付客戶群體的用戶屬性和渠道特點兩方面來進行分析。從電子支付渠道的用戶屬性來看,電子支付渠道用戶整體男多女少,男性更偏愛銀行電子渠道工具,女性更偏愛第三方支付工具;移動終端支付年輕人比例相對更高,高學歷偏愛移動終端,用戶收入越高移動終端支付滲透率越高;支付用戶從沿海地區(qū)發(fā)達省份到內陸省份蔓延。

 

  從第三方支付渠道來看,2014年中國網民使用支付方式中占比最高的是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占比超六成,第三方移動支付和網上銀行緊跟其后,占比各約五成。其中,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有87.6%的用戶最常用支付寶,第二位銀聯在線2.9%;第三方移動支付有82.7%的用戶最常用支付寶錢包,第二位微信支付4.2%,而有約四成網民常使用兩款移動支付產品。而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最常用的支付路徑是:銀行電子渠道的快捷支付(31.3%)、第三方支付賬戶余額(17.6%),基金余額賬戶(12.6%)。第三方移動支付最常用的支付途徑是提交訂單后直接支付,占比近5成;最常用的支付路徑是第三方支付賬戶余額(39.3%),信用卡快捷支付(20.3%),儲蓄卡快捷支付(16.0%)。

 

  結合以上兩方面來看,與第三方支付清算機構合作發(fā)卡是銀行拓展線上客戶群體的必要途徑。發(fā)卡行應對本行的網絡客戶群體進行細分,如上面分析結論中所提到的移動端高學歷客戶群體、年輕女性網購客戶群體等,根據細分的目標人群,在與第三方支付清算機構進行合作的過程中,為不同的細分人群提供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

 

  另外,如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成功申請成為銀行卡清算機構,對于銀行來說,最有價值的就是之前一直拿不到的消費者交易明細數據。過去銀行收不到支付寶提供的銀行卡消費具體商家名稱,消費明細上也只顯示“支付寶”,無法查到通過支付寶付費付給了哪個二級商戶。而這種信息提供能力,恰恰是支付平臺、清算機構所必須具備的。

 

  這些龐大的線上交易明細數據能夠大大豐富客戶的線上交易“畫像”,使得發(fā)卡行能夠在此基礎上通過建模等手段,細化網絡客戶群體特征,設計針對性的網絡交易活動和創(chuàng)新開發(fā)增值性產品。因此,發(fā)卡行應提前做好布局,在數據分析系統(tǒng)和策略應用上做好對接,為將來深化網絡客戶群體的精細化經營做準備。

 

  與國際卡組織的策略選擇

 

  國際卡組織的優(yōu)勢在于海外市場。目前控制全球銀行卡標準的主要機構是美國的維薩、萬事達。在全球各發(fā)卡機構發(fā)行的銀行卡中,80%以上是維薩、萬事達卡。以維薩為例,它擁有約3900萬家受理商戶,其中3200萬家在美國以外市場。從央行去年公布將公開清算市場開始,國際卡組織便已開始著手布局,以免除“境外刷卡免收貨幣轉換費”作為切入點,聯合各發(fā)卡銀行,發(fā)行“全幣種卡”,并且附加多項金卡、白金卡高端卡權益,部分卡種還免收年費,以此調配出適合中國持卡人口味的營銷方式,廣受“海淘族”和商務人士的青睞。

 

  這類全幣通信用卡,利用銀行內部系統(tǒng)換匯以人民幣計價結算,這等于打了“擦邊球”。持卡人在境內商戶刷卡后,收單銀行提交給境外卡組織的是人民幣交易數據,卡組織會根據匯率將人民幣交易貨幣轉換成美元,然后向發(fā)卡行以美元進行清算,發(fā)卡行在收到清算后會自動提供一筆購匯服務,美元變回人民幣入信用卡賬單。

 

  從發(fā)卡端估算,各境內銀行的境外卡組織單標“全幣種卡”從去年開始發(fā)卡,截至2014年年底累計發(fā)卡300萬~400萬張。除“全幣通”外,維薩和萬事達也將其在海外市場推出的數字支付工具引入國內。如維薩簡化網絡支付流程的在線支付服務“維薩 Check-out”,消費者可在其“維薩 Check-out”賬戶內一次性安全輸入信用卡卡號、商品運送地址和支付信息,無須在購買時重復輸入類似信息;萬事達卡于2002年在全球推出的Pay-Pass非接觸式支付工具,能在全球280萬家商戶輕松結賬,是全球受理范圍最廣的一項非接觸式支付技術。

 

  綜上所述,與國際卡組織的合作策略對于發(fā)卡行推進境外消費戰(zhàn)略非常重要。借助國際卡組織遍布海外的龐大的商戶群以及先進、便利的支付手段,通過合作發(fā)行“全幣通卡”“美元單幣卡”的形式,能很好地讓持卡人享受到更智能、安全和便捷的跨境購物體驗。如招行和浦發(fā),已陸續(xù)宣布支持維薩推出的“維薩 Check-out”支付服務。

 

  最后,我們應該看到不管是以入股還是戰(zhàn)略合作的方式,如能參與到清算市場中“分一杯羹”,從清算市場上的話語權到客戶多維度信息量的補充、創(chuàng)新增值產品的設計,對于發(fā)卡行來說,都會受益良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卡宝宝平台系信息发布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文中图片和内容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删除处理。

關注 卡寶寶 (ID:cardbaobao2021)公眾號 ,獲取更多放水資訊,學習更多提額秘方。


卡寶寶公眾號 卡寶寶申卡
看過該文章的網友還看了